「香港仔」拼搏闖出頭 馬時亨板間房練成忍耐力

(綜合報道)(星島日報報道)商.對論
獅子山下,孕育了無數「香港仔」故事。大家相信,就算沒有含着金匙出生的好命水,只要有雙手去搏去拼,總會找到出頭天。曾是政府高官的馬時亨,由何文田愛民邨走到中環政府總部的歷程,就是其中一個「香港仔」奮鬥向上範例。馬時亨認為,獅子山精神就是一份「Can Do」信念,只要時刻「Stay Hungry(求知若渴)」,打不死地搏到盡,石頭有朝可以成翡翠。不過,這位中年「香港仔」,近年隱隱覺得有點不對勁,擔心獅子山精神褪色,因為大家心中那團追求成功的火,好像燒得不夠往日猛烈。「自怨自艾無意思,自己也得去搏,機會係自己創造畀自己。」記者 姜靜嫻

馬時亨履歷

學歷
•香港大學經濟及歷史文學士

政府工作
•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(2007-08年)
•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(2002-07年)

現任及曾任公職
•香港大學經濟金融學院名譽教授
•理工大學高級管理深造學院

專業應用教授(金融)
•中文大學工商管理名譽教授
•香港特殊學校議會榮譽會長
•港交所上市委員會委員

現任獨立非執董
•港鐵(066)
•農業銀行(1288)
•中國鋁業(2600)
•富衛保險集團
•中糧集團
•加拿大赫斯基能源

曾任工作/公司
•美國大通銀行
•熊谷組
•電訊盈科(008)

馬時亨的「香港仔」故事,要由四五十年前說起。還未成年的馬時亨,一家五口住在北角板間房,實用面積百餘呎,廚房廁所得與另外四伙合計十幾人分享。每天傍晚六時,是馬家的緊張時刻,因為要在30分鐘內做好飯餸,準時六時半把廚房「煮權」,移交另一伙人。

「煮飯還可以,去廁所仲大件事,點較時間呢?辦小事還好,沖涼或其他就麻煩了。」馬時亨試過不少次沖涼途中,被鄰居拍門狂喊「沖快啲」。「做人的彈性同忍耐力,就是這樣練成。」

感激苦日子成就奮鬥力

那年香港還要鬧水荒,四天才供水四小時,炎炎夏日五口子汗疊汗人逼人、又無涼沖的滋味,着實難受。所以,1974年某天,是馬家的大喜日子,因為終於等到上公屋,可以有一個300呎的愛民邨單位,從此不用同人爭廁所。「真是開心過中六合彩。」

面對貧窮,有人選擇坐着抱怨,有人選擇力爭上游,馬時亨是後者。「有人說貧窮是向下沉淪的漩渦,換個角度看,貧窮也是向上提升的動力。」馬時亨感激有過捱窮的日子,沒有苦過,未必有今天的馬時亨。

「難得少年窮。當你窮,你才會好想成功,好想好想改善生活,甚麼都搏到盡。」馬時亨父親早逝,母親是工廠女工,獨力撫養四名子女,擔子超級重。

付出更多製造存在價值

馬時亨1973年於香港大學畢業,沒有成功考上政務官,輾轉到了美國大通銀行當見習生。七十年代,職場是外籍人士天下,華人只有陪跑份兒,但馬時亨沒有這麼想,他相信努力會有人看得見。「老闆叫我行十步,我行夠十二步,為自己製造存在價值。」

見習生薪酬不俗,每月有1600元,當年在中環吃一頓午餐才不過5元。話雖如此,作為家中長子的馬時亨,每個月份糧基本上都要用來養家,因為下有三弟妹還在讀書,可餘積蓄無幾。

「我第一次有錢買樓,是1991年,那時我39歲。」對於時下後生仔,未畢業就投訴買不到樓,馬時亨是有點不解。「有時鬧政府也得合理啲。」

求知若渴方有進步動力

「我體會他們的壓力,對比我四十多年前的人工,現在大學畢業生的薪酬,只是增長十多倍,樓價卻貴了四五十倍,但無論點都好,總不能日日自怨自艾。」離開官場後的馬時亨,參與不少教育工作,經常和大學生分享人生經驗,期望把獅子山下那份「Can Do」精神,薪火相傳。

然而,當香港的標記,由獅子山換上金紫荊後,大家的心態好像已不一樣。馬時亨覺得時下新生代,欠了一份追求成功的Hunger(饑餓)。「可能因為經濟環境好了。」

「Stay Hungry」是蘋果已故主席喬布斯的名言,馬時亨對此話深信不疑,因為只有Hungry,做人才有動力。「有錢都可以Hungry,努力在你的工作崗位上尋求進步,也是Hungry。」

馬時亨今年62歲,「香港仔」已變了「香港佬」。懷緬過去常陶醉,這個「香港佬」認為香港過去數十年的成功,就是全靠香港人「Can Do」。他相信獅子山下成功非偶然,我哋大家要繼續艱辛努力,才可延續那不朽香江名句。

財經